內蒙古西烏旗特色奶制品盤點
奶酪是牛奶經濃縮、發酵而成的奶制品,它基本上排除了牛奶中大量的水分,保留了其中營養價值極高的精華部分,被譽為乳品中的“黃金”。每公斤奶酪制品濃縮了10公斤牛奶的蛋白質、鈣和磷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獨特的發酵工藝,使蛋白質的吸收率達到了96%~98%回鍋的酸奶。
奶酪:叫熟酸奶,把熟酸奶包進布里用石頭軋壓或埋進沙子里榨干乳清便成了酸奶酥,將酸奶酥捏壓成奶酪形狀的就是酸酪。在酸奶酥中加進糖料,用鮮奶攪和食用能充饑解渴。酸酪保存時間較長,表面雖起醭,里面卻不變質發霉。它的酸度很強,具有解毒助消化之作用。奶酪味甘酸、性平;具有補肺、潤腸、養陰、止渴的功效;治虛熱煩渴、腸燥便艱、肌膚枯澀、癮疹瘙癢等癥。
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馬奶等經凝固、發酵而成的食物,形狀類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干糧,既解渴又充饑。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
奶豆腐,分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兩種。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漿,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幾天,待其發酵。當奶漿或奶渣凝結成塊時,用紗布把多余的水份過濾掉。然后將固體部分,在鍋里文火煮,邊煮邊攪,直到粘著程度時,再裝進紗布里,把黃水擠出。這時就可以裝饃壓制成形,或置于木盤中,用刀劃成各種形狀;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鮮奶發酵,使其變酸后,倒入鍋里煮熬,奶漿就變成老豆腐形狀。然后在紗布中,擠壓去水份,裝模成形,奶豆腐色澤乳白為最佳。奶豆腐可現吃,柔軟細膩,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
奶豆腐
奶豆腐因其形狀不同,味道也是不一樣的,厚塊奶豆腐吃起來柔軟,有濃厚的奶香味,而薄奶豆腐油膩,進嘴即溶格外香甜。奶豆腐放置時間長就會變硬,所以這種奶豆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為那樣會把人嘴里的牙都硌掉,頃刻之間成為沒牙的“老頭兒”、“老太太”。因此食用奶豆腐要用熱水或是上籠屜蒸軟后再食用,也可以用火烤軟后食用。
草原上也不是經常有足夠的鮮奶子供牧民們做奶食品,因為有些牧戶奶牛少或天旱牧草不好而導致鮮奶產量少的話,就無法及時做奶豆腐。遇到這種情況的話,牧民們一般要儲奶備用。但牧區條件不便,沒有冷藏室,只能將凝乳倒進鍋里稍微熬煮后,放進容器里保存起來,這叫做儲奶。等到有足夠的原料后,牧民們便把儲存的凝乳拿出來,做成自己喜歡吃的奶豆腐。
奶豆腐非常解餓,通??梢院湍滩琛⒊疵?、熟牛羊肉一起泡著吃,日常和以炒米奶茶食用,游牧或出遠門時可以做干糧。
奶嚼口
奶嚼口:也稱奶油,主要做法是將剛擠出的生牛奶倒入洗凈的容器,夏季放在陰涼處,冬季放在暖炕上,過一段時間便發酵凝結, 形成凝結乳。凝結乳分上下兩層,上層呈淡黃色,奶香撲鼻,蒙古語稱“朱和”,漢語稱“嚼口”。奶嚼口是炒米的伴侶,也是牧民老鄉勾兌奶茶和炸果子的最佳奶品。奶嚼口奶味濃郁、營養豐富,其味酸甜,清涼爽口。
黃油
黃油:蒙古語稱“希日陶蘇”,其味道獨特純香,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牧民招待賓客的佳品。黃油可以從奶皮子里提,可以從白油中提,也可以從鮮奶凝結出的油皮中提取。
若用鮮奶提取,要把奶放在一個筒狀容器中,把一個一頭帶有圓板的棍子的帶板子的那頭放入牛奶或羊奶中,不停的上下攪拌,在攪拌了大約幾百次之后,就會在奶的上方漂起一些白色的半固體,用篩子撈出白油,擠干水分,再經過提煉就變成了黃油。
若從奶皮子中提取,則要在奶皮子攢多以后,經過一夏天晾干,然后將其放入鍋中煮,慢慢攪動,漸漸地就可以看見鍋中分離出上下兩層:上層黃色,下層白色,黃色的油脂便是黃油了。白色的叫酸油。若從白油中提取,則要將白油倒入鍋中加熱來煉取。將白油倒入鍋中,用溫火慢慢熬煉,用勺頻頻翻動,當水汽沒有了,色澤呈微黃時,即制成。為防止煉得過火會帶有煳味,在煉的過程中要加入一把阿木蘇(什錦粥)一起煉,其目的就是為了吸取白油中的水分。煉過的阿木蘇稱為黃油渣。由于其油性大,酸度濃,可加茶飲用。若從鮮奶凝結出的油皮中提取,首先還是要用剛擠的鮮奶中撇出浮在上面的油層,然后倒進鍋里,用溫火加熱同時攪動。待燒開后,黃油便會浮出,渣滓下沉,將黃油撇出,剩下的也是黃油渣,不過這種黃油渣非常的酸。
黃油營養極為豐富,是奶食品之冠,因為五、六十斤酸奶才可提取二斤左右的黃油,足見其珍貴。為食用方便,牧民常把黃油裝在器皿或牛羊胃囊內。黃油具有增添熱力、延年益壽之功能。寒冬季節人畜受寒凍僵時,常用罐飲黃油茶、黃油酒來解救。時至八月,人們把黃油裝進羊小肚子將其保存起來,待食用時開啟,由于不與空氣接觸,所以一塵不染,依然是新鮮滋潤、綿甜可口。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