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豐鎮月餅
豐鎮的月餅歷久不衰,譽滿晉蒙,在塞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月餅,顧名思義就是遠古祭拜月神的餅式供品。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團圓,天圓地方即融為民族文化的底蘊。史書曾有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果餅必圓”。八月十五中秋節,也叫團圓節,月餅和果品全部是圓形。民間鄉俗,以月餅相贈,取團團圓圓之意。
在內蒙古有種月餅叫——豐鎮月餅
月餅起源很早,大約在周代即有。西漢史游著《急就篇》載:“餅餌麥飯甘豆羹”,餅餌即指扁圓形的食品。把月餅同中秋節完美結合是明朝年間。清代《燕京歲時記·月餅》載:“至供月,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在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
中秋月圓有月餅的歷史由來
月餅在北方也稱作胡餅、宮餅、豐收餅。民間多沿用晉人月中有玉兔搗藥的傳說,祭供月神時,供品月餅要配有畫著兔兒爺神像的月光紙或泥塑彩繪兔像。一 些心靈手巧的制餅大師還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刻在月餅上。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僅民間供月神、吃月餅,就連清廷皇宮也不例外。紫禁城中的乾 清宮和御花園都設案祭月,以月餅堆成山形,皇帝親自拈香祭拜。
豐鎮地處邊塞,月餅的制作完全秉承了胡餅制作的正宗。原料只用面粉、胡油、食糖和少量堿面揉和烤制。豐鎮月餅譽滿長城內外,其特點是焦黃松軟、香脆可口、綿甜悠長、油而不膩、常吃常新。
清朝和民國時期,豐鎮人稱做月餅等細點的店鋪為爐食鋪。爐食鋪資本大、門面齊整。清末時,豐鎮城內較大的爐食鋪就有十幾家;民國年間較有名氣的爐食 鋪有火車站前的“盛記”和“同義興”兩家,他們主要制作經銷提江、上紅、翻毛、京點心,每逢中秋節前,他們大量烤制豐鎮月餅,十分暢銷。分布在城內各處的 較有名氣的爐食鋪有天福樓、文星樓、興盛豐、三義樓、天福鈺、春生元、天裕明等,這些爐食鋪主要是常年制作和經銷豐鎮月餅。
內蒙古特產豐鎮月餅
跨入新世紀后,豐鎮月餅更加得到發揚光大,但仍傳承著手工制作的工藝。每年農歷7月下旬,豐鎮加工月餅的作坊競相開爐,至八月十五停爐,一般只生產 40天左右。屆時市區內上百家加工作坊,在電廠路等幾處形成了月餅一條街。每個作坊每日烤制月餅1000斤到3000斤,40天的生產期全市大約制作近 100萬斤月餅。
內蒙古
豐鎮月餅批發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