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沙圪堵
沙圪堵,就像博物館里一只保存了5000年的彩繪陶罐,時間永遠無法將它風化。這是沙圪堵最優(yōu)美的造型,從泥土中來,到靈魂里去。
懷念,是人類最不可或缺的精神柔情,它是一種靈魂的溫度。沙圪堵,是祖母塞進我身體里的一支溫度計。
你不能想象,沙圪堵人,盤腿席地而坐,放眼四野,漫瀚調像胸中的泉水,似乎一張口,就流淌成一條河。風中圍坐的眉目慈祥的父老鄉(xiāng)親,就成了大地的中心。他們就是這片大地的主人,一切仿佛觸手可及,世界可以安坐擁有。沙圪堵,像傳說中的一片白云,靜止在藍天上。承受它,需要一個支撐點——漫瀚調就是這個支撐點。找到這個支撐點,也就找到了這片土地的精神原點,即使你遠游到天邊,只要一聽到漫瀚調親切的旋律,故鄉(xiāng)就在你的身邊。只要你一開口,你也就將故鄉(xiāng)帶到了天邊。只要聽到漫瀚調,你就能夠確定自己的位置,與青草飛鳥同在,與默默降生的小生命同在,像是聽到了自己的心跳,你就是漫瀚調中大地的心臟。 123.png
漫瀚調,準格爾人生命的胎記,一首歷史的抒情詩!
一百年,沙圪堵親切而具體,與湳水默默相對,與天籟靜靜相守。這是留在舊時光里的沙圪堵。沙圪堵這個名字,絲毫不張揚,普通的就像空氣,它似乎只是傳達著這個城鎮(zhèn)最初的形態(tài)。但這形態(tài),不很長,200年不到,但很糾結,有痛感,令人深思。很多人不滿足這個樸素的名字,可能是嫌它土氣,一定要讀出一些深奧來,一會兒說它是蒙古語,一會說它是滿語。這些都是畫蛇添足。沙圪堵在同治年間,或者更早一些時候,是一個名叫沙格都爾蒙古族臺吉的駐牧之地,與沙梁、沙丘其實沒有關系,所謂的“蕎麥花開的地方”其實都是人們的意會。最初,沙圪堵只是以人得名,也就是沙格都爾的縮寫或縮稱。清時,蒙古族駐牧之地皆以貴族人名相稱,比如準格爾旗在清初時,曾一度稱為色棱左翼前旗,到乾隆年間,又稱為色旺喇什左翼前旗。留著吧,這是個歷史時空、地理遷變的標本。沙圪堵,朗朗上口、樸樸素素、自自然然,它屬于天、屬于地,也將屬于永恒和風。
漫瀚調,就是天籟,用靈魂傾聽,用生命傳唱。一代又一代地被遺傳下來,成為一種天賦,綻放在生命的深處。它是沙圪堵的靈魂,也是準格爾的旗幟。漫瀚調徜徉過的地方,留下的是芬芳;芬芳彌漫的地方,也是漫瀚調升騰的地方。漫瀚調裊娜著、迤邐著,天地賦形,萬物花開,芬芳遂人,鮮花般圍裹著你,啟迪著你,陶醉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漫瀚調是一蓬盛放的鮮花,沙圪堵便是襲人的花蕊。
方言占據了沙圪堵,凡是穿過方言的物質與精神,都烙上了沙圪堵的色彩、氣味,甚至形態(tài),形神互現,揮之不去。我們在它的濃蔭下安睡,也在它的陽光里進出,時間長了,方言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生命的標志。
沙圪堵是一種人格化的刻度,世上多了一個想象的高度,人生就多了一種抒情的深度。這種獨一無二的方式,將他們的悲歡唱到今天,唱到天邊。漫瀚調是一種釋懷,也是對生存的確認。如今,我們看到的沙圪堵,遠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妖嬈,失去簡單、質樸、清潔的土地,就會失去漫瀚調。它新的氣質與形象,正在一代又一代的塑造者手中形成。經過百年的沉積之后,這座城鎮(zhèn)的接力棒被傳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手中,在傳遞中,它的光澤與能量正一次次被改寫,無論它還經歷多少風雨,都將成為雕塑者勇氣、智慧、膽識、意志、責任與擔當的試金石。
沙圪堵,這片曾經長滿竹林的土地,塵霾漸起。那些歲月中美好的傳說,那些消失在時光深處的竹影,讓人隱約看到了這片土地精神源頭的神韻。仿佛留在風中的指紋,每一條舊街道,都像是漫瀚調休止的一個波折音;每一條新展開的道路,又像是一個又一個鄉(xiāng)愁的起點,糾結在一起,回旋著、盤升著、演變著……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的外鄉(xiāng)人,操著各自的方言,南腔北調,卻十分融洽自然……和諧是它的信仰,也是它的智慧。
任何一個地方的建城史,都是一部經濟史,一部人文傳記,一把歷史的篦梳,也是一把雕刻刀。時光在握,一筆下去,天上人間。無論是那公鎮(zhèn)還是沙圪堵,它的屬性在它設立時就早已存在了,我們只是不斷地去審視它、接近它、盤點它、翻新它,試圖超越它。
時光更迭,改變的只是容顏,不變的卻是精神,這便是包容、和諧、大同。時光在雕刻它,它也在雕刻時光。秋雨先生說,這是一種悠久的互補,群體的美聲。這也是一種廣泛的協(xié)調、深沉的融合、遼闊的共鳴。它呈現出一個個被刻畫的形象,卻沒有刻畫者具體的名字,這是它遼遠的起點,也是它美麗的根源。現代中國人對古代文化的繼承,始終沒有擺脫開明、清兩代,也無法擺脫。也許是離得相對近的緣故,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道德準則、審美態(tài)度,還實實在在衍生、滲透于現實生活、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便是文化的生態(tài)吧。文化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產物,人是很難超越這個環(huán)境,這個時代的。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從來沒有缺少過出類拔萃的文化異域,一些文化高峰層出不窮,就基于此。漫瀚文化便是。一朵小小的火苗,出現在北中國廣袤的田原上,幾經交鋒,幾經磋商,幾經抉擇,甚至幾經對決,這朵小小的火苗在名不見經傳的準格爾落地、生根,漸漸浮出地平線。20世紀20年代,沙圪堵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它波瀾不驚,正慢慢孵化著、生長著,一縷文化的新曙光,依然在天邊透出亮色,雖然纖弱,但它搖曳著、顫動著,育出于斯了……也許,它的地火,早已蔓延,但它的噴涌,還沒有找到最佳的蓬發(fā)時機。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它需要一次機緣,也許它還需要一個人,一雙強有力的手,來將它點燃。
一切文化的基層,都以地理環(huán)境、氣候生態(tài)、自古風習為構筑。沙圪堵,是2000年來漫瀚文化一次大激蕩、大匯聚、大梳理的一個交接點,是一個可以作為我們解讀中華文明支撐點,落腳點的基點。中華文明說起來太冗長,如果簡化,可以表述為三大主源,就是黃河文明、長江文明、草原文明,那么,沙圪堵就是三大文明交匯的一個支點…… 沙圪堵有界,漫瀚文化無疆。
沙圪堵,是一個容器,它的容量似乎可以盛得下我們所有的夢想與雄心。
來自內蒙古草原文化www.wmgjx.com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fā)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