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饋贈:內蒙古馬奶酒
奶酒起源于春秋時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制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于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后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達,生活的繁榮,蒙古人釀制馬奶酒的工藝日益精湛完善,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出現了釀制烈性奶酒的蒸餾法。六蒸六釀后的奶酒方為上品。
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曾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料。忽必烈還常把它盛在珍貴的金碗里,犒賞有功之臣。當你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后,熱情好客的蒙古人便會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上,唱起動人的敬酒歌,款待遠方的貴客,以表達自己的誠摯之情。這時,客人理應隨即接住酒,然后能飲則飲,不能飲品嘗少許,便可將酒歸還主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誠相見等等。主人的滿腔熱情,常常使客人產生難別之情,眷戀之感。點擊了解更多
蒙古珍品“馬奶酒”
據專家考證,奶酒起源于春秋時期,自漢便有“馬逐水草,人仰潼酪”的文字記載,極盛于元,流行于北方少數民族已有兩千多年,系歷史悠久的傳統佳釀。一直承擔著游牧民族禮儀用酒的角色。奶酒,蒙語稱“阿日里”。
相傳早在元朝初期,漠北處于大動亂、大變革時期,當時的蒙古各部落七零八落,部落之間較量實力,各選君主。剛滿17歲的鐵木真繼承了父親的遺志,騎上戰馬,揮旗重建家園。鐵木真的妻子在家里,一面思念遠征的丈夫,一面制作奶食品。有一天,她在燒酸奶時,鍋蓋上水珠流到了旁邊碗里,她嗅到特殊的奶香味。一嘗味美、香甜,還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她漸漸地在生產生活中掌握了制酒的工藝,并簡單地制作了酒具,親手釀造。在鐵木真做大汗的慶典儀式上,她把自己釀造的酒獻給丈夫成吉思汗和將士們,大汗和眾將士喝了以后,連聲叫好。從此,成吉思汗把它封為御膳酒,起名叫賽林艾日哈。每當蒙古族向您敬獻哈達和奶酒時,是對貴客的最高禮儀。奶酒便成為蒙古族接待上賓的必備佳釀。
馬奶酒是用鮮馬奶經過發酵變酸釀制而成的一種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的飲料,是流行整個草原地區的傳統飲料,最早始于秦漢時代,歷史悠久,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譽為“蒙古八珍”之一,曾為元朝時期的宮廷和貴族的主要飲料,相傳忽必烈曾以金碗盛著馬奶酒來犒勞將士們。傳統的糧食白酒清香純靜、口味醇和,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但糧食白酒有很大的缺憾,它在釀造和蒸餾的過程中產生了幾種有害物質,其中對人體危害較大的是甲醇和鉛,甲醇4—10克就可導致中毒。鉛對神經系統、十二指腸、肝臟、心血管都能引起疾病。飲酒傷身主要源于有害雜質,這些毒性雜質人體攝入后輕則頭痛、惡心、嘔吐、重則昏迷、失明,甚至危及生命。草原鮮奶雜質少,不含植物纖維,用其釀出的奶酒所含甲醇、異丁醇、異戊醇成份極低;鉛、汞等重金屬不足國家標準的十分之一;甲醛含量幾乎為零。故而奶酒飲后不上頭,不傷胃,不損肝,無異象,被眾多飲者譽為“豪飲不傷身”。由于奶酒有害雜質少,負作用小,人體耐受程度高。有人飲后曾說,喝奶酒比喝同度數的其它白酒,酒量可以提高1-2倍。當然,這種說法并無科學實驗作依據,不過同樣酒量條件下,奶酒可以多喝一些卻是不爭的事實。
馬奶酒酒性
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曾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料。忽必烈還常把它盛在珍貴的金碗里,犒賞有功之臣。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