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城縣借“機”做大旅游“蛋糕”
涼城縣山、水、林、泉、人文各具特色。近年來,該縣抓住入圍自治區7個宜旅宜居旗縣、與北京西城區對口幫扶的有利機遇,積極貫徹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努力打造“塞外山水涼城,避暑養生福地”旅游名縣,旅游品牌和旅游產業明顯提升。2013年,全縣旅游收入首次突破3億元,旅游業正逐步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核心。在此基礎上,該縣按照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等領導重要指示精神,決心將旅游業打造成自治區成立70周年獻禮工程,力爭利用3年時間打造自治區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區。
吃“定心丸”,堅定不移做大旅游“蛋糕”
作為自治區旅游名縣,涼城縣旅游業得到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許多領導都給予大力支持和指導。領導的重視和指示,也讓涼城縣堅定了做大旅游“蛋糕”的信心。
2014年以來,先后有6位自治區級領導視察、調研了涼城。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蒞臨視察,指示“要把涼城縣旅游業作為向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獻禮工程來打造”,“旅游工作要像三農工作一樣,要手中抓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促進該產業加快發展”。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常軍政調研,要求涼城縣在旅游開發和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把資源保護放在首位,為涼城縣生態和環境保護作出積極貢獻。自治區政府副主席云光中調研,要求著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增強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品位檔次。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王波調研,要求交通部門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為推動涼城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上級精神,烏蘭察布市推進涼城縣旅游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調度會,市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涼城縣旅游業發展事宜,市委、市政府不間斷聽取涼城縣旅游工作匯報。涼城縣及時傳達落實王君書記等自治區領導重要指示精神,在區、市兩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下,全縣倍受鼓舞,形成共識:一產圍繞旅游調結構,二產圍繞旅游出產品,三產圍繞旅游搞服務,林業圍繞旅游搞生態,城建圍繞旅游樹形象,文化圍繞旅游創品牌,形成整體推進的旅游發展新局面。同時,該縣成立了旅游業專項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具體推進旅游工作。年初,第一時間傳達學習貫徹區、市系列會議、領導講話精神,并將今后旅游業發展方向、今年旅游業安排部署寫進縣委全委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全縣上下要把行動統一到安排部署上來。特別是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新修正定位,號召全縣要審時度勢,主動適應新常態,以“三篇文章”為統領,通過3年的努力,把旅游業打造成自治區成立70周年獻禮工程。
借“機遇風”,開啟旅游業發展新征程
規劃是引領,涼城縣堅持用規劃指導“方向”。借自治區70周年大慶獻禮工程機遇,圍繞貫徹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烏蘭察布市“三篇文章”,重新對旅游規劃定位:3年要把涼城縣打造成烏蘭察布文化旅游產業核心區,自治區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區,重點建設“一心、兩廊、三區、五大旅游精品”。
篩選項目,借獻禮打造“看點”。在《涼城縣落實王君書記“把涼城縣的旅游業作為向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獻禮工程”實施方案》指導下,圍繞岱海地標性資源,將岱海溫泉度假城、岱海國家濕地公園、匯祥寺宗教旅游區、紅色革命紀念園、農牧莊園、蠻漢山森林地質公園項目作為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六大獻禮項目”。確保在3年內,以岱海輻射周邊有序推開,逐步實現“一核、兩帶、兩區”的建設目標,一核即岱海綜合旅游核心區,兩帶即舊省道102線山水休閑帶、呼涼一級公路景觀帶,兩區即北部山地運動休閑功能區、南部鄉村旅游體驗功能區。
構建系統,以投資拉動“發展”。組建旅游投資公司,加大招商引資,規劃3年完成投資100多億元,集中力量抓好區域性旅游服務中心建設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旅游景區提升工程四大重點工程。在岱海景區建設方面,將重點建設環湖觀光道路、蒙元文化體驗區等項目,創建國家5A景區和國家濕地公園。在溫泉小鎮景區建設方面,將建設核心景區4平方公里、主次干道40公里的溫泉游樂園,創建國家4A景區。在蠻漢山景區建設方面,將實施二龍什臺、蠻漢溝、打車溝和此嶗太大峽谷開發等重點項目,創建國家4A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國家全民健身登山運動基地、山地森林度假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紅色旅游基地建設方面,將完成綏蒙革命紀念園建設,改擴建賀龍革命活動舊址,建設田家鎮慘案紀念館,修繕鞍子山、廠漢營革命烈士陵園、綏南地委專署舊址,打造全國重要的紅色旅游基地。
找準癥結,從交通開始“發力”。從今年開始,將投資近55億元拓寬東西北“三大出口”,啟動建設通用機場,進行“立體交通三年大會戰”,助推經濟騰飛。日前,省道102線崞縣窯至涼城段公路工程可研報告得到批復,已開工建設。總投資15.3億元的東出口國道512線豐鎮至涼城段公路工程進入打樁定界階段,投資13.6億元的省道S209線卓資至涼城段三改一級一幅公路通過可研審查,有望年內開工建設。按照區、市規劃要求,該縣今年將啟動建設投資6000萬元的通用機場,確保2017年投入運營。這些交通項目的建成,將對旅游產業的提檔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
列“時間表”,開足馬力推動貫徹落實
在多點宣傳品牌,全力“造勢”的基礎上,該縣狠下功夫,把項目作為拉動旅游業發展新引擎,用生態環境吸引客商、游客眼球。
推進項目進度,精心“蓄勢”。目前,一些重點項目建設已取得新進展。東西北“三大出口”交通道路建設正在全速推進;岱海景區環湖路、蠻漢山景區觀光路、溫泉景區路網規劃完成勘察設計,部分路段開始施工;岱海濕地棲息地4萬畝恢復工程完工;被納入《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的綏蒙革命紀念園項目加快推進,綏蒙革命紀念園三大核心建筑之一的紀念館正式封頂;投資1.78億元的岱海現代農業示范園、投資1.2億元的岱海新農村農家樂等續建項目完成2/3工程量;投資1.5億元的拓跋珪公園工程接近尾聲……
加強生態文明,打造“優勢”。堅守環境“底線”。高起點規劃,大闊步前行,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高耗能、高污染、土地利用強度差等項目一律拒之門外,在開發中切實保護一方藍天、碧水、綠地。提高生態“密度”。目前,生態建設成績位居烏蘭察布市第一,森林覆蓋率達36.09%,高于全區平均值10個百分點。從2013年開始,啟動實施了總投資8.7億元的山區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目前完成了前兩期工程,綠化面積20萬畝;今年,將啟動實施三期工程,綠化面積10萬畝。整治景區“亂象”。結合“十個全覆蓋”工程,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和環境,重點對沿交通主干線、重要景區景點的斷壁殘垣、破房亂屋、“五堆”等進行集中整治,進一步提升全縣村名標識、廣告牌匾和交通標志檔次,規范、美化和亮化主要公路沿線景觀。
到2017年,把涼城縣打造成自治區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區,岱海鎮建設成為國內具有鮮明特色的宜旅宜居宜業城市,岱海景區打造成國家5A景區,溫泉小鎮打造成符合國際化生態旅游標準的國家4A景區,蠻漢山打造成國家4A景區……所有這些目標,涼城縣正在集中推進,相信在各級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縣上下3年的精心打造,涼城縣旅游業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旅游產業必將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來自內蒙古旅游信息提供www.wmgjx.com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