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鈴搖得斜陽醉 唱臥敖包禪心歸 走進國家AAAA級旅游區銀肯塔拉
“讓心更遼闊”,這是
銀肯塔拉沙漠生態文化旅游區的一句“招牌”語。
每一個渴望遠行的人,在看見這句話的時候,內心都會泛起陣陣漣漪。走進開發面積約60000多畝的銀肯塔拉,聽一聽渾厚蒼涼的駝鈴聲,看一看掩映于深藍霧靄里的白色敖包,摸一摸果實豐盈的千年木瓜樹,聽一聽意蘊久遠的鄂爾多斯婚禮,坐一坐世界最長的空中沙漠索道……一個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將一寸寸的時光剪成一段段大漠深處的故事,或如詩般干凈利落,或似詞般纏綿悱惻。
七月盛夏,正是鄂爾多斯高原的好時節,細風拂楊柳,麗日涂彩釉,高天送閑云,碧草迎貴客。位于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的銀肯塔拉沙漠生態文化旅游區,游人如織,歡聲飛歌。
這是一個集沙漠生態文化、草原文化為一體的4A級綜合性旅游景區,以敖包祭祀文化、沙漠拓展演練、高空沙漠索道瀏覽、沙漠滑沙、沙漠越野、沙漠愛心造林、沙漠響沙帶為主要游玩內容,游客可以體驗真正會唱歌的沙漠、欣賞蒙古族風情餐飲文化、觀看蒙古族馬術表演及親身體驗馬背生活、騎沙漠駱駝游沙漠豪情。藍天、白云、黃沙、綠草,層次分明的色彩鋪陳出景區的底色,世界上最高的敖包、最大的蒙古包、最多的響沙帶、最長的沙漠索道等9項世界吉尼斯紀錄勾勒出景區的與眾不同。
“我們堅持以回報家鄉為原則,注重生態恢復,這些年累計投入四千多萬元用于沙漠綠化。在這里不僅能看到沙漠美景,還能看到深入瀚海腹地的綠洲。”景區的一名工作人員頗為自豪地說。
走過一條曲折靈動的木質回廊,便可以坐上索道纜車,短短36分鐘的時光里,任清風掃過耳畔,眼前沙丘、綠洲交替而過,柳暗花明,明暗交錯,心緒在廣袤間流動成曲。
下了纜車,就到了一個大沙丘之上。茫茫的沙海,一望無際,沙的波浪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流沙細如粉末,微風拂來,沙隨風慢慢地飄動,形成金光燦爛的鱗狀波紋。隨意選擇一處被塞上之風修葺過的沙脊,順坡而下,體味流沙的溫熱,感受肌膚與流沙的輕吻,同時可聽到重如呼麥、輕似胡音,急如重鼓,緩似流泉的天籟之聲,恍如一場盛大的交響樂。在景區,這樣的響沙帶有27處,為世界之最。
目光遠及,一個個沙丘像連綿起伏的波浪,仿佛能看到有似水的沙砬,正在輕緩地流動著,流過滄海桑田,依然容顏如初。游客們可以坐上沙漠沖浪車開始沙漠探險,起落的巨大反差,流線型的急速折返,經歷了上坡前車體幾乎豎直著與沙壩平行的立于沙坡底部又沖上頂峰時的雄偉氣魄,感受了下坡時將人體與車身一齊扔向空中做幾近自由落體運動時的驚心動魄。沙海的跌宕起伏令游客們狂熱的激情達到了極致,不時有游客發出得意的吼叫,或是爽朗的笑聲,那聲音便可以越過云端,傳到九霄云外……沸騰了整個銀肯塔拉。
再遠處,便是影影綽綽的銀肯塔拉敖包。每一個到過內蒙古的人,都要去敖包上一拜,這一拜祈個吉祥如意,這一拜求個全家和美。沿途過去,都是嚴正有方的鎖邊林,將一塊塊黃沙湮沒在一叢叢綠色下。再近了,沿著九九八十一個臺階,拾階而上,布滿歲月之紋的“駱駝石”將在達拉特旗境內傳世了百年的石頭敖包通身包護,臺階兩邊是漢白玉欄桿,在陽光下散發著細碎的光,仿佛今人講述著一個傳承久遠而歷久彌新的故事。繞著敖包順時針轉過三圈后,凡人的愿望理想就在那潔白的敖包上隨著五彩的哈達輕舞搖曳,直到高達28米的頂端,在離長生天最近的地方,化作對生命的敬仰,對蒼天的感恩。憑欄處,沙海邊,碧翠望無邊。遠處的沙漠綠洲如一襲錦緞,華麗麗地罩在銀肯塔拉的身上。不時有音域寬廣、歌聲醇厚的蒙古族曲子飄來,細細問來,原來是一群游客息營在沙地,一壺烈酒、一碗羊肉,一曲輕舞、一段古樂,三寸日光流轉成畫,濃妝淡抹總相宜。
告別敖包,順道可前往瞻仰千年木瓜樹。經年累月,飽吸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自是不同凡響。虬枝盤錯上,是華蓋盈滿的枝葉,正在成熟的果實隱約其間,偶爾有熟透裂開之果,兩半絨白、幾粒果籽,又是一程山水一個輪回。各色哈達在中間靈動著,那是一個夙愿、一份寄托,或是一個不遠萬里的遠行者的虔誠之心。
若回頭看過,一串腳印,沿著沙地延伸,每一個印痕,像一個音符,或輕快,或低沉,或詠嘆;每一個步履,錯落成凝重的思索,環環相扣,依依相連,深深刻印在每一個游客的心中。
午間的銀肯塔拉是歡騰的、熱鬧的,可以忘掉世俗憂煩的。在銀肯演藝宮,彩燈開啟,仿若夜星燦爛,雕梁畫棟、彩壁生花,將世界上最高的無柱混凝土結構蒙古包襯托的華麗多姿。就著清涼爽口的酸奶,配以金黃的炒米,再來一盤香氣四溢的手把肉,味覺開啟之時,也是聽覺盛宴的開始。一場鄂爾多斯婚禮將蒙古民族的婚俗文化中的精華表現的淋漓盡致,女子丹唇明目,人面桃花,男子俊朗瀟灑,驚才風逸,還是溫潤如初的美嬌娘,還是雅人深致的男兒郎。喝著美酒,彈起三弦,拉起四胡,唱著優美動聽的喜慶婚禮的鄂爾多斯民歌,蒙古民族的細膩與豪放一樣令人深陷其中。一首歌歇繁星醉,一曲舞罷待月明,打開蒙古包的大門,又是一個艷陽天,又是一段山水情。
到銀肯塔拉,一定要騎沙漠駱駝游沙漠豪情。夕陽將嫩黃的沙漠燃成金黃,然后是深淺不一、流光輪轉的橘色。此時,翻身一躍,跟著駝隊走向遠處的沙地,此情此景莫不是恰到好處。駝鈴在耳邊叮鈴做響,又是一番滋味上心頭。漫漫古道,舊人難歸,思情難耐,寄予孤煙。駝蹄下的沙如水一般,一股一股從地下噴涌而出,在沙面上盛開成一團一團大大小小的沙的花蕾,等凝思之人從駱駝長長的溫熱的喘氣聲中緩過神來,又是沙海里歡快的笑聲。玩累了,走倦了,捧一掬來自地下300米的沙漠清泉,一腔甘甜,滿心清涼,“泉眼無聲惜細流”,此時才更心澄神明。
晚霞紅似火,印染半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興奮了一天的游客們,可以躺在沙丘的最高點,拂去驕陽炙烤的浮躁,任憑流沙的溫熱,沁入心田,驅走漸趨朦朧的倦意,感受落日與心靈天涯咫尺的情牽,生出禪意無邊。操著南腔北調的人們開始討論這里的每一粒沙里的每一朵花開。“我從沒來過沙漠,第一次來就有了那么多驚喜,真的很不想離開,這次旅行比我想象的還要美。”來自廣東省的李先生毫不掩飾對銀肯塔拉的好感,而身邊的一大堆朋友也附和著李先生的說法。
今天,銀肯塔拉旅游區再不復當年的荒蕪空寞,連寂寂黃沙也因為人氣而充滿了生氣,每年有眾多的游客來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盛景。僅今年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8萬多人次,累計收入340多萬元。“市委三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打造鄂爾多斯旅游品牌,建設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成立市、旗兩級旅游委員會,設立兩級扶持旅游發展專項基金,到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250億元。我們對景區下一步的發展更有信心了,再完善我們的旅游設施,增加一些旅游項目,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銀肯塔拉的美。”銀肯塔拉旅游區的負責人李龍說。
采訪結束時,駝鈴再次響起,它們也將送走今天的最后一撥客人。落日的余暉由殷紅,到橙紅,再到橘紅,銀肯塔拉正在滑入天與地相連的金色中,我們緩緩步出沙海,心也被這難得的美景暈染的柔軟舒展,誰也不再說話,生怕錯過了這絢麗的風采……
來自
內蒙古特產網www.wmgjx.com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