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蒙古包還有其他名字嗎
說到蒙古包,不能不提這個名稱的由來。很多人只知道蒙古包叫蒙古包,但是你可知道蒙古包還有很多別的名稱?今天,
蒙科都蒙古包廠的小編來給大家說說蒙古包都有哪些別稱。
實際上,自古以來蒙古人和其他一些民族稱這種房子為“格日”(ger)。而到了17世紀,因為滿族人叫格日為“蒙古包”(“包”是滿語,房屋之憊).蒙古包這個名稱被廣泛接受。至今草原牧民一般不說“Mongolger"(蒙古包)而仍然沿用“枯日”的舊稱謂.他們稱土市或磚瓦結構的房屋為“百盛”(過去寫作“板升’.或“把什”)。另外,有人還管蒙古包叫“氈房”、“氈包”,古代中原人叫“蜜廬’等。
從建筑學歷史說,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建筑風格。世界各個民族在具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建筑樣式。當中原漢人熟練于建造以山墻和長屋掩為特點的土木結構房屋的時候,當古希臘、羅馬人建造宏偉圓柱和三角屋頂以及后來的歐羅巴人精于修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大型宗教建筑的時候,當愛斯基摩人用冰雪建造“水晶宮”的時候。中亞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則創造了他們獨一無二的建筑形式—蒙古包。
這種建筑不需要土坯和磚瓦,氈子和皮條就能做成.它把建造房屋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低到了最低點。修建時不用挖土夯地,拆卸時不會留下廢墟,它不像窯洞那樣給大地留下長久凹陷的疤痕.又不像土木結構建筑,破壞后垃圾成堆,一片狼始。從某種角度講,蒙古包應該屬于世界上最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建筑。當蒙古包從一個地方搬遷后.過不久你會看到那里仍然是綠草如茵的地方,生態恢復的速度之快就像在神話里一樣。
蒙古包確實是人類建筑史上值得驕傲的創舉。但它并不是某一個建筑大師的獨創,而是中亞眾多游牧民族幾千年住宅文化發展的結晶。如今。蒙古、達斡爾、哈溫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民族仍然使用蒙古包。從西伯利亞等地的出土文物和巖畫的發現看,早在公元前3000年,在西伯利亞、高加索、中亞、黑海一代生活的游牧部落就使用帶有蒙古包式“哈納”的房屋或車上翻屋。司馬遷所著《史記》和班固所著《漢書》中記載,匈奴人居住帶有哈。
現如今,很多旅游蒙古包,住宿蒙古包、餐飲蒙古包等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得不生活在草原上的我們也有機會不出遠門就能體驗一把住蒙古包的感覺,因此非常受到歡迎。需要
訂購蒙古包的客戶請撥打蒙科都蒙古包廠張經理14747102575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