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旅游遍地開花
赤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然資源豐富多彩,是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的發祥地和契丹遼王朝的故都,全市草原總面積8700萬畝,森林總面積3300萬畝,擁有國家森林公園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7處,地熱溫泉3處。擁有世界級文化旅游品牌4處(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右旗賽罕烏拉人與自然保護圈、敖漢全球500佳環境獎、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地),市內優良級旅游資源109處,居內蒙古自治區之首。
2017年,阿旗堅持“寧慢不亂”的原則,按照一年拉框架、兩年見實效、三年上臺階、五年成規模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全力以赴推進旅游產業。 該旗2017年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和旅游開發公司,聘請專家和企業家、組建旅游業發展專家顧問團,制定旅游產業扶持政策,盡快完善全旗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制定5大片區專項規劃、景區景點詳細規劃;同時,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罕山220公里旅游公路、蒙古汗廷文化園建設,推動通用機場試飛通航;加快文化旅游精準招商進程,抓好旅游產業包裝和推介,加大旅游宣傳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阿旗旅游資源。積極謀劃冬季冰雪節、汗廷文化節及那達慕大會等節慶活動,開展風光攝影展,不斷提高知名度。 力爭到2020年,全旗旅游業具備“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形成3至7天休閑度假游、3天觀光互動游、2天民俗體驗游、1天祈福探索游四大旅游精品線路,切實把旅游業打造成助推經濟發展、實現富民增收的增長極。巴林左旗:
2017年,巴林左旗把文化旅游工作作為全旗重中之重予以全力推進,圍繞建成契丹遼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這一戰略目標,規劃投入資金100億元,建設覆蓋境內全部文化旅游資源的南部契丹遼文化旅游、北部生態自然風光旅游“兩個核心區”,實現旅游與歷史文化、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現代農牧業發展的有機融合。 立足于突出優勢文化資源,持續推進契丹遼文化主題公園建設。共投資4億元,集中建設游客集散中心、契丹大帳、宋軍大營、契丹迷宮、大型主題雕塑廣場5個召廟核心景區項目。投資10億元,著力打造全面展示契丹遼核心文化內涵、歷史景點故事的中國大遼文化博覽園和影視基地。同時,以七鍋山自治區級地質公園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為契機,利用豐富的花崗巖地貌和冰臼群等珍貴地質遺跡,與召廟、祖州祖陵連成一線,形成南部契丹遼文化旅游核心區。 下一步,全旗將繼續抓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機遇,動員全旗力量,合理擺布資源,合力攻堅克難,全力推進契丹遼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努力打造契丹遼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使巴林左旗成為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
巴林左旗現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5處,其中3A級景區3處,2A級景區2處;“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1個;鄉村旅游接待示范點15個;有中國最大的遼代皇家陵園,遼釋迦如來舍俐塔,清康熙年間建造的薈福寺、康熙行宮和乾隆年間建造的格薩爾廟景觀以及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巴林右旗被稱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 2017年巴林右旗不斷完善旗內的旅游線路交通條件,修善景區內道路,擴展途經景區的旗縣公路,推進通用機場項目建設。并投資1.36億元建設老兵接待中心項目。另外,結合資源特色打造一批以體現蒙元文化為主的大板鎮,以體現契丹遼文化為主的索博日嘎鎮,以體現滿清王府文化為主的查干沐淪蘇木等一系列特色小鎮。全力打造鄉村休閑度假型、民族風情依托型、特色產業帶動型、生態環境示范型等產品體系,實現鄉村旅游發展與農村牧區脫貧致富相結合。林西縣: “塞外小延安”
林西縣境內群山綿延,有九佛山、三楞子山、大冷山、北大山等自然景觀。有“塞外小延安”的稱號,縣城南的鍋撐子山是我國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圍繞建設國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態休閑度假基地的戰略定位,利用縣域移民文化、紅色文化、銅都文化等潛在條件,培育具有林西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合理規劃,統籌整合區域內的旅游線路。加快推進林西縣東山生態扶貧產業園和文化綜合體項目。按照4A標準全力打造九佛山旅游景區,以項目帶活地區旅游業態,提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圍繞“吃住購娛”等重要旅游環節,全面提高賓館、交通、商業網點、網絡等旅游硬件服務水平。全面帶活區域內旅游產業的發展,預計到2020年,旅游業總產值達15億元,旅游業總收入占全縣GDP的8%,接待游客達200萬人次,直接帶動就業1.5萬人,關聯帶動就業達5萬人。
克什克騰旗東北部有阿斯哈圖花崗巖石林,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克什克騰旗并成功打造了“山水草原,北方石林”這一旅游品牌,是內蒙古地區的著名景區。
克旗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集中用力實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戰略,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打造綠色增長新引擎、綠色富民新支撐。力爭2017年完成克什克騰石陣國家5A級景區創建,2018年完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2019年完成烏蘭布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到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800萬人次、年均增長14.2%,旅游收入達到120億元、年均增長31.6%,建成中外知名的地質文化旅游和草原生態休閑度假基地。
翁牛特旗是“天下第一龍”玉龍的故鄉。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對翁牛特旗旅游業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2015年,玉龍沙湖景區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翁旗獲得“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榮譽稱號。
近年來,翁牛特旗以全域旅游契機,依托資源優勢,找準發展定位,著力在推進全域全境全季旅游上下功夫。按照“一心兩翼三核四區”發展布局,突出抓好規劃編制、核心景區打造、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環城產業帶,重點突出文化旅游產業帶功能區建設。以文化、旅游業態為主,打造全寧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以梵宗寺為核心,建設北山宗教文化觀光園區。依托全國最大的文冠果基地,建設農業休閑采摘區等項目。翁旗建成全國知名的沙漠越野基地和玉龍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態養生園、休閑喀喇沁
喀喇沁自然生態條件良好。全旗有林面積150萬畝,其中天然次生林38萬畝,擁有旺業甸和馬鞍山2個國家森林公園,是森林體驗、休閑養生的理想之地。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以親王府、龍泉寺、靈悅寺、康寧寺、福會寺、咸應寺“一府五寺”為代表的蒙元、清代文化獨具特色,和碩端靜公主陵、耶律琮墓等歷史文化遺址豐富多樣。
2017年,全旗計劃實施旅游項目16個,總投資55.3億元。主要是總投資6.5億元的美林谷歐洲小鎮項目,全面構建“一河兩山四鎮五環”的旅游業發展新格局。建設美林冰雪運動休閑區、王府歷史文化區、馬鞍山健康養生旅游區、錦山溫泉療養區、牛家營子中藥文化保健區五大特色旅游景區。作為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旗縣,喀喇沁旗貫徹全域旅游發展理念,主打綠色生態、休閑養生的大健康旅游品牌,努力打造“生態養生園、休閑喀喇沁”。
寧城縣可供開發利用的旅游資源較多,著名熱水溫泉(在熱水鎮)、迷人的打虎石水庫庫區(在打虎石),秀美的福峰山,浩瀚的黑里河林海,是旅游的絕佳去處,從人文資源看,著名的遼中京遺址(在天意鎮《原鐵匠營子》“大明鎮附近”),遺址上雄偉的大明塔(等相關二塔三塔),古色古香的法輪寺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吸引了各地的專家與游客,是人們旅游觀光、休閑、療養的好地方。
2017年,寧城預構建東部以全域旅游服務中心為節點的歷史文化旅游產業帶,西部以八里罕(溫泉)旅游集散中心為節點的生態旅游產業帶,開發西部生態旅游區、中部遼中京文化旅游區和南部地質科考鄉村旅游區,形成“兩心兩帶”、3個版塊、3個品牌景區、6個特色小鎮、3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打造“溫泉古都、山水中京、田園寧城”的旅游品牌。
2014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專家組將敖漢確定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給予了敖漢旗“中華龍的發祥地、中國玉文化的源頭、中國祖先崇拜的發端地、紅山古國的核心區域、世界旱作農業的起源地”五個文化定位。
充分發揮敖漢人文、資源、區位和生態優勢,堅持文化旅游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相結合,著力打造“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史前文化研究、展示和傳承中心”和“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文化、農耕、生態、溫泉、沙地、民俗、宗教等七大旅游品牌為依托,協調推進五大片區建設。到2020年,實現文化旅游業年接待各類游客200萬人次,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紅山區是紅山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紅山遺址群、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等世界級歷史文化遺跡,賦予了紅山區獨特的文化魅力。
目前,紅山區為實現“古韻紅山、草原驛站”的目標,以打響紅山品牌的招牌、完善服務體系、夯實旅游基礎保障等措施,把旅游產業培育成紅山區的支柱型產業。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區,良好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繁榮的商貿經濟,讓紅山區必將承擔起現代旅游集散服務功能的重任。
元寶山區隨著近幾年經濟轉型戰略的持續推進,具備了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和工業旅游的基礎和優勢,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以市級旅游規劃為總綱,注重與周邊進行區域聯動,采取錯位發展的方式,合理謀劃景區、景點布局,使元寶山旅游產業在規劃引領下與全市統籌推進。
元寶山區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工業旅游為切入點,推進產業聯動、融合發展,開創我區全域旅游新局面。以農業科技項目為引領,采取“旅游+農業+科技”的方式,大力發展融合商、養、學、閑、情、奇等要素的休閑旅游產品。松山區打造全市鄉村旅游目的地
2016年,松山區投資1.79億元,規劃打造了鄉野田園、農業科技、森林生態、草原風情等4條全長645公里的旅游精品線路,目前,已初具雛形。
結合赤峰市“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以《松山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為綱領,明確了“一年成功起步、兩年基本成形、三年打造精品”的總體思路,積極謀劃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建設旅游集散中心,依托生態經濟圈打造近郊休閑產業環線,外延4條精品旅游線路,最終形成“一心、一環、四線”的整體布局。下一步,松山區將著眼發展鄉村旅游、四季旅游,實施“旅游+”戰略,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全方位推介,將松山區打造成全市鄉村旅游目的地。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