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禮品市場開始謀轉型應對中央節儉禁令
3月26日,《大河報》大河食尚專刊攜手河南省農副土特產品流通協會,舉辦大河食尚論壇開春第一講——節儉成風,特產企業發展“危”與“機”。大河食尚專家顧問團成員楊旭,河南藍天生態茶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明洋,兩位資深營銷專家在論壇上的精彩演講博得了陣陣掌聲。
河南省農副土特產品流通協會有關負責人當場表示,今年協會將與大河食尚強強聯合,推出多項服務舉措,為河南特產行業提供專業交流平臺,也歡迎更多特產企業加入協會,協作共贏,做大做強河南特產名片。
提升銷量和品牌重在創新
特產企業擁有廣闊的未來,但是怎樣做才能解決眼下的問題?營銷專家楊旭從品牌、渠道、定位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而幽默的講解。
“新節儉風之下,如何能快速提升土特產的銷量和品牌,要我說,方式有很多,但重在品牌創新。”
楊旭介紹,在美國,曾有兩位著名學者選擇了18家企業深入研究6年,他們發現,這些企業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光遠大,主動創新。
品牌大師奧格威說“最終決定品牌的市場地位的,是品牌本身的個性和價值,而不是產品間微不足道的差異”。品牌能否成為最終的強者,關鍵不是看它短期市場份額大小和市場發展的速度,而是看這個品牌是否擁有獨特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能否得到廣泛的認知,并深植于消費者的心智中。“消費者有了依賴感,在任何形式下,他的忠誠度都會很高。”
縱觀國內外成功品牌,無論酒類品牌還是其他行業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并且這個概念深入人心。楊旭舉例說,提起沃爾沃,人們就會聯想到“安全”;提起海飛絲就會想起“去頭屑”;提起茅臺就會想起“醬香鼻祖和國酒概念”;提起加多寶就會想起“去火”和“草本涼茶”。
楊旭認為,新節儉風之下,消費者的消費目的更加精明,他們會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卻又不愿意放棄對品牌的追求,所以,企業一定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營銷理念:將產品打造成健康、環保、低碳、節儉的優質品牌。順應形勢才能順利發展。
品牌認知上的幾個誤區
“從某種程度上講,你的品牌提升了,就不愁沒有銷量了。”楊旭說,企業做品牌就像養孩子,那么,“養孩子”都存在哪些誤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掌握好的培育方法?
很多企業對品牌的認識存在著諸多不足,誤以為做產品就是做品牌。其實,品牌是一個系統概念,它是抽象的,企業在其中加入了很多感情因素用于和消費者溝通,它更注重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又具有持續的生產力。但產品是系統中的一個要素,是具體、物化的,它更注重價格,容易被模仿和代替。
做品牌也不等于做商標。“就像兩夫妻,你們的結婚證就是一個商標,但它并不能證明你們一定就有感情。”楊旭幽默地說,品牌和商標就是這樣的關系。做品牌也不僅僅是做銷量。企業片面追求銷量,導致對品牌的其他要素如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品牌聯想度等建設不力。很多低端產品銷量很好,但它卻做不出來一個好品牌,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個被消費者認可的好品牌?楊旭表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要求。首先,品牌概念主張要獨一無二。單純地模仿別人,只能讓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打折扣。品牌概念主張要簡潔、清晰等。品牌主張就是概念的聚焦,一定要簡潔明了。如“怕上火喝加多寶”、“農夫果園喝前搖一搖”等。
選明星代言需謹慎
為了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銷量,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喜歡請明星代言。“的確,很多品牌通過明星代言從中受益匪淺,但也有很多卻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楊旭說,其實這些企業請明星代言失敗的原因也很簡單,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存在投機心理,認為明星代言是萬能的。事實上,明星代言只是品牌營銷中的一個環節,其他環節做得不好,找什么樣的明星也無濟于事;二是存在盲目性。很多企業在選擇明星代言方面不考慮那么多,只要明星有名氣,價格合適就可以。其實,選擇明星代言的目的是為了提醒消費者,提高關注度,同時也是獲得渠道和合作伙伴的支持,最關鍵的是要與品牌屬性相符。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