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牛肉干是怎么出名的
旅游業帶動市場需求 企業發展遭遇瓶頸
“從解凍到成品包裝大約需要一周時間,其中風干的過程需兩天,中小企業的生產流程大致相同,我們這個行業近幾年競爭特別激烈。”呼和浩特市阿民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呼格吉樂圖說道。
近些年,風干牛肉和奶食品等特色產品已經成了自治區的代名詞,無論是外地的游客還是當地的居民,逢年過節的走訪中,牛肉干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禮品。
“我們現在特別迷茫,從一開始的家庭作坊發展到現在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一直在摸索中前行,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發展?如何讓民族特色產品走向全國,是這個行業所有人遇到的共同問題。”對于企業的發展,白經理有些迷茫。
拓展新渠道 提高銷量
“去年因為我們廠址改建和肉源緊張導致銷量銳減,今年的銷量預計能恢復到2000萬以上。”白經理說道。
據介紹,牛肉干的銷售旺季是七八九三個月,中秋、元旦和春節也屬于銷售旺季,而其余季節則為淡季。
托婭是一家特產店的老板,“店里所有的特產都有固定的進貨渠道,價格適中,平時都靠老客戶和回頭客養著,這幾年的生意不好做啊!”
托婭的店鋪位于呼和浩特市新華東街,地理位置優越,但是租金較貴。記者在她的店內看到,三個貨架上陳列著不同的特產,而牛肉干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像托婭家這種店鋪遍布呼市的大街小巷,零售是主要的銷售渠道,每年的盈利基本持平。“這幾年生意不好做,像我這種小店鋪只夠維持生計,淡季的時候我就進一些煙酒之類的必需品賣。”托婭說。
據了解,每年的銷售旺季,很多小店鋪的老板都會去找旅行社合作,讓旅行社往自己的店里帶客人,按照銷售量給導游抽提成。
蒙亮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的王主任告訴記者,蒙亮公司是呼市民族特色產品定點接待單位,旅游團的銷量占到了銷售總額的50%以上,商場的終端銷售和直銷店的銷售份額占了另一半。對于銷售總額的具體數據,王主任表示,公司每年的銷售總額都在增加,資金流轉比較靈活。
白經理告訴記者,中小企業基本都靠回頭客和熟人介紹來擴大市場份額,品質和口感是抓住顧客的關鍵。
“網絡銷售現在已經是一種重要的銷售渠道,我們現在正在和京東商城談合作,我們的網售起步晚,而且前期看不到回報,但是網絡銷售的渠道一定要做起來。”白經理稱。
蒙亮公司的王主任說:“我們在2010年的時候就建起了網銷平臺,現在阿里巴巴上有我們的銷售平臺,而且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網銷,網上的銷售份額雖然不多,但也是一種擴大品牌優勢的渠道,適合品牌推廣,吸引外地客戶前來商討合作事宜。”
多因素推動牛肉干價格攀升
黃瓜條和米龍是牛肉上等的肌肉部位,也是風干牛肉的主要原材料,這兩部分肉的價格也比較昂貴。記者在回民區肉食批發市場了解到,現在這兩部分的牛肉價格均在每斤25元以上。一位零售店老板告訴記者,現在牛肉的價格要比之前貴,而且近幾年的牛肉價格一直在上漲。
“我們的產品定位是中高端,因為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成品的零售價也不得不一再上漲。”白經理說道。
目前,市場上風干牛肉的零售價格在每斤80—120元不等,一些大企業的成品價格比較貴,家庭作坊的成品價格則便宜些。
風干牛肉從進入21世紀以來就成為旅游市場上的主推產品,價格一路飆升。
“2005年—2007年是風干牛肉市場的快速發展階段,因為利潤豐厚,各種制作牛肉干的小企業猶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其中以家庭式的作坊居多。”白經理說道。
據白經理介紹,“阿民風干肉”在2005—2007年之間占有了市場上80%以上的份額,但是從2007年以后,市場份額在逐年下跌,“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產品大約能占20%左右的市場。”
近十年間,風干牛肉的市場競爭激烈,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在競爭中逐漸發展壯大,而一部分微小企業和家庭作坊在競爭中不斷被淘汰,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規律顯而易見,也有一些微小企業被合并收購,成為地域性發展的一種趨勢。
“除了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之外,產品包裝與設計的支出也是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白經理稱。
成品的保質期一般在九個月到一年之間,為了延長保質期,目前市場上普遍使用真空壓縮包裝,而且包裝的設計必須美觀醒目,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這也導致包裝的成本價格逐年上漲。
據介紹,呼市風干牛肉的貨源基本都由錫盟和科爾沁地區提供,也有部分外地的供貨商,蒙亮公司的王主任告訴記者,河北燕郊地區的牛肉生產基地也是他們固定的供貨商。
“我們的貨源基本以草原為主,因此有時會受自然天氣災害的影響,肉源緊張導致價格上漲。”白經理說道。
“兩頭大,中間小”
隨著自治區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風干牛肉也被全國各地人們所熟知,內蒙古的特產既是食品又是紀念品,牛肉干因為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而被熱捧,但是其價格昂貴也讓眾多消費者望而止步。
蒙亮的王主任告訴記者,旅游旺季時期,蒙亮的生產基地一天最多能接待2000名游客,但是因為牛肉干價格昂貴,大部分消費者只是買一點嘗嘗,因此人均消費能力不是很樂觀,比起奶制品等特產,牛肉干價格要高了好幾倍。
價格昂貴是制約牛肉干產業發展的重要掣肘,據介紹,一斤全干的風干牛肉需要四斤鮮牛肉,而一斤半干的牛肉干也需要三斤鮮牛肉。
牛肉干的深加工過程從解凍到成品包裝,一般需要八大步,每一步又分為若干個小步,成品出廠需要5—7天時間,同時自治區又有專門的地方標準來檢驗風干牛肉的質量。
“有些外地的游客不愛吃奶制品,但是牛肉干因為口感上佳,不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愛吃,因此市場前景絕對廣闊,而且自治區又是生產牛肉的大基地,所以市場和供貨原地這兩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但是現在就缺少中間的制造和推廣環節,這就是所謂的‘兩頭大,中間小’。”白經理說道。
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特產廠商的扶持力度,但是仍然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我們這些民營的中小企業只是在本地市場比較活躍,要想走出去,很是艱難。”白經理稱。
“我們一直在招人,尤其是管理人才,要招一名既懂行又懂管理的人才實在是太難了,我們給出的待遇已經相當豐厚,但是這幾年一直都沒有找到一名合適的人才,整個內蒙地區這種人才相當匱乏。”王主任說道。
白經理說:“企業發展到現在已經遇到了瓶頸,小企業資金鏈比較缺,我們的廠房都是租的,如果將資金全部投入到廠房建設,那么資金就會流轉不開,企業也難以持續發展。”
“一面是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面是豐厚的資源優勢,但是想要做到像蒙牛和伊利那樣的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特色企業,還需要這個行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白經理最后說道。
來源于;
內蒙古牛肉干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