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牛味骨髓浸膏”搞鬼豬肉變身“牛肉干”
2013年5月17日,《科爾沁都市報》報道了通遼市區掛“牛頭”賣“豬肉”牛肉干也有“山寨”的?相關報道后引眾多讀者關注。2013年6月8日,通遼市公安局科爾沁區公安分局明仁派出所搗毀了一處制作假牛肉干的窩點,共查獲假牛肉干成品及半成品200多公斤,原料豬肉500多公斤。時隔一年多,又有市民向本報投訴不法商販用豬肉冒充牛肉干的現象。為揭開牛肉干造假內幕,記者進行了暗訪調查。
市民舉報:一民房內疑似加工熟食
今年8月中旬,記者接到市民舉報電話稱,(科爾沁區清河方向、東建材向南過了涵洞附近)一民房院內每天早晨6點至7點向外冒油煙,氣味很大,像是在加工熟食,但具體是哪類熟食不清楚,更不清楚這些熟食流向何處,很讓周邊市民質疑。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記者進行了10余天走訪調查。為了解事情真相,記者連續在早晚時間段查找這家加工熟食的民房。最終,記者了解到這家加工熟食的食品加工廠具體位置在通喜公路一加油站附近的一平房內。由于這家民房平日里大門緊鎖,記者無法走進去查看實情,更不能確定此平房內就是在加工熟食。于是,記者聯系到科爾沁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反映了此事,并得到該局領導高度重視。
事實真相:民房內在用豬肉加工肉干
9月12日早6時許,記者跟隨科爾沁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來到這家民房進行突擊檢查。此時,這家民房的大門仍用鎖頭緊鎖著,院內不時冒出一股股油煙。當執法人員敲打鐵門示意開門時,一中年女子匆匆將一盆加工好的牛肉干端進屋內,又似乎匆匆收拾了一下才走過來開門。走進院內,記者看到一男子在院內左側墻角處正加工著“牛肉干”,鐵鍋內的油有些發黑。“發黑是因為肉干用醬油浸泡過,這些油都是好油。”男子解釋說。走進東屋,記者看到地上的幾個不銹鋼盆內浸泡著豬肉,墻角堆放著大約六七袋凍豬肉,看上去有400公斤左右,有些已經溶化,血水順著袋子流淌到地上,旁邊的臺面上擺放著已經切割好的肉條。無論是盆里還是臺面上,都粘著一些死掉的蒼蠅,而角落里擺放的小紙箱內死蒼蠅更多。女老板解釋說,這是用了蒼蠅藥所致。走進西側的屋內,記者看到架子上晾曬著很多肉干,架子兩端擺放著風扇用來風干肉條。“這些都是豬肉嗎?”“是,都是。”“出售時也是按豬肉干出售嗎?”“是的。”面對詢問,女老板回答。通過執法人員檢查,記者了解到,舉報人所說的加工熟食的窩點,是一家加工牛肉干的食品加工廠。
正規軍加工豬肉干所用調料竟然是牛肉浸膏
那么,這個食品加工廠是在正規操作嗎?檢查中,執法人員要求老板出示營業執照及進貨臺帳等相關手續,老板隨后拿出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內蒙古自治區食品加工小作坊審查登記證、通遼市產品質量計量檢測所內蒙古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東部中心檢驗報告。記者發現,這些執照均為2014年7月份頒發的,經營范圍:牛肉干、豬肉干(依法須經批準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看上去這是一家正規的食品加工廠。但檢查過程中卻發現,老板似乎并未按照要求操作。面對執法檢查,老板承認目前加工的均是豬肉干。問及是否有牛肉干時,女老板從房內找出一裝有幾根牛肉干的小袋。“平時也加工牛肉干,只是今天的都是豬肉干。”老板說。但記者發現,他們所使用的調料卻是,牛肉粉末香精、透骨牛膏、骨髓浸膏、打滾香和染色用的大紅色,個別調料劑表面竟沒有任何標識、名字、生產日期等說明性文字。值得懷疑的是,當記者拿起一條所謂的豬肉干,仔細辨別時,一股牛肉香精味撲鼻而來。另外,包裝紙袋全部標注著某某牌風干牛肉干,甚至真空包裝的小塑料包裝上也印著“牛肉干”字樣。對此,老板表示,這些都是用來裝牛肉干的,豬肉的沒有字樣標注,但他又始終無法提供裝豬肉干的包裝袋。問及銷路,老板稱大多銷往汽車站、火車站附近商鋪。“我們做的是豬肉干,但在銷售時是不是按照豬肉干去賣,我們不得而知,現在牛肉成本高,不得不用豬肉。”該老板的說法明顯有些矛盾。
執法部門:目前已經責令整改
檢查當日,針對該食品加工廠的違規操作,科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下達整改通知書,并暫扣其食品加工小作坊審查登記證。據執法人員介紹,“該食品加工廠存在的問題是:所購進豬肉的索證索票提供不出,臺帳不健全、熟制的肉干不應在院內加工、廠房地面擺放了與生產無關的物品,這些都要責令整改。”隨后,執法人員要求生產負責人重新劃分生產結構;把相應制作材料(肉、油、添加劑等)的小票訂單票據、生產記錄、銷售記錄等整理歸納好送達,并要求暫時停止生產,800斤原料肉冷凍封存。16日,記者從科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該食品加工廠已經提供了這一批肉(800斤豬肉)索證索票的單據及需要佐證的材料,經過核實屬于正規廠家生產,豬肉也通過動檢合格。“我們準備17日去復查,檢查整改效果,是否按照我們下達的整改意見進行,如果達標才可以生產。”針對該食品加工廠所用牛肉浸膏等調料的情況,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待復查時需要生產負責人提供相關證據。
記者調查:食品添加劑牛肉膏助商家造假牟利
那么,果真如這家食品加工廠老板所說的,這些牛肉粉末香精等添加劑只是用在牛肉干上了嗎?為了解真相,記者進行了暗訪。15日,記者首先來到市民舉報疑似出售假牛肉干、位于市區汽車站東門附近走訪發現,一些商鋪擺放在門口出售的牛肉干每斤從35元至80元不等,問及這些牛肉干是否是真牛肉制作時,一攤主說:“你自己琢磨吧,我不好說,一斤生牛肉都要30元呢,你看,這邊才是牛肉,都在70元以上。”16日,記者走訪大市場調料店時一店員透露:“用豬肉代替牛肉,把豬肉做出牛肉味,這樣的事情我知道,昨天我們店里也有人買走了牛肉香精用來做牛肉干,其實這些牛肉干很多都是豬肉做的,據說還有人用老母豬肉冒充牛肉干。”另據知情人介紹:“純牛肉一斤就要30元錢,兩斤肉才能做成一斤肉干,(真)牛肉干光成本就要60多元,所以低于60元/斤的牛肉干,肯定是假的。如果是全干的(風干牛肉),就更貴了。市場上100元/斤以上才算純牛肉干,低于100元,基本上都是用豬肉做的,用牛肉膏浸泡豬肉,外行人根本吃不出來。”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用豬肉冒充牛肉加工牛肉干(片)并不是個例。類似將牛肉浸膏、骨髓浸膏用在豬肉上的手法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要想用豬肉做牛肉干,需要醬油+牛肉精膏+牛油+豬肉,這就是牛肉味肉干。”一家調料店店員透露。當記者走進大市場一家調味店,表露出要購買牛肉浸膏用豬肉干制做牛肉干時,店員坦言:“這些天總有人來購買牛肉浸膏,說是要做牛肉干用,但我了解到大部分都是用牛肉膏腌制豬肉制作牛肉干,要想顏色重得加醬油,放骨髓浸膏的豬肉干會更添牛肉味。”之后,店員向記者介紹的牛味骨髓浸膏、牛肉粉調味料等價格在32元、50元、75元不等。據其介紹,這些牛肉味調料大多數被那些制作牛肉干的商販買走。相關鏈接:據資料顯示,牛肉膏又稱牛肉浸膏,是一種復合食品添加劑,是采用新鮮牛肉經過剔除脂肪、消化、過濾、濃縮而得到的一種棕黃色至棕褐色的膏狀物。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黃色。適量食用對人體健康無害,已廣泛應用于湯料、雞精、風味餅干、膨化食品等。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對這種食品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有著嚴格和詳細的使用規定和使用量。
溫馨提示:選擇牛肉干就選擇正宗牛肉干,不要為了貪圖小便宜最后讓自己上當。
來自正北方網
內蒙古特產加盟批發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313155002@qq.com